钟屏·从纱厂女工到抗大队长
2024年初春的一天,新四军女兵钟屏的儿子汪培文来到武昌积玉桥的临江大道上,凝视着一座白色的百余年钟楼陷入沉思。这是建于1915年的武昌第一纱厂办公楼旧址,而今钟楼上,陈旧纺纱车间变成了展厅。汪培文的母亲钟屏当年就是这家纱厂的女工,这里的砖与瓦,这里的桥与江,都让汪培文心潮澎湃……
钟屏在抗大五分校
汪培文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母亲钟屏 钟屏是江西人,1919年出生于临川富庶的商人家里.家中有一姐一弟。1936年,她前往湖北武汉投奔姐姐,成了武昌第一纱厂的一名女工,她为自己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份子感到骄傲。
钟屏在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政治部
1938年,日军大举进犯,国家处于危难时刻。她前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报名参军,办事处把她分配到新四军的部队,钟屏成了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的一名战士,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5月,钟屏随战地服务团在桐安公路两侧活动,一次夜行军遭到日军袭击。几十年后,钟屏还记得,那个夜晚天上下着大雨,行军异常困难,团长程启文指挥果断,大声地喊着:“同志们,不要慌,跟我走,我们一定能突围出去!”黑暗中的钟屏和其他团员顿时精神振奋,跟着程启文冲过公路,人员未受损失。
由于表现优秀,1940年11月,钟屏被部队派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学习,成为该校第一期学员。抗大五分校是新四军培养部队与地方军政骨干的干部学校,陈毅担任校长,校本部下辖3个男生大队和1个女生队(也称第四大队),钟屏被首长指定为女生队队长,中 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烈士女儿张西蕾任指导员,两人共同领导着这支女生队。
那时,日伪军经常前来“扫荡",女生队要执行警卫任务,保卫校部和新四军军部。钟屏和其他同志带领女学员们在校部、军部驻地周围日夜站岗放哨,敌人来了便与其顽强战斗,不但保卫了校部和军部,还在战斗中与男战友一起俘虏了日伪军,并押送伪军用担架抬着受伤的新四军战士。钟屏参加了3次对日军的反“扫荡”战斗,在残酷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。抗大五分校第一期女生队在钟屏和战友的带领下,不少人成了抗日队伍的骨干,被称为抗日红色娘子军。从抗大五分校毕业后,钟屏继续投入战斗,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,新四军二师五旅政治部组织干事、新四军第七师白湖团卫生队指导员。钟屏在刚生完孩子后随战友行军,因子宫下垂鲜血顺着绑腿流下来,染红了布鞋,她咬紧牙关,不叫苦不叫累,坚持了下来,她的这份坚韧,令在场的战友们动容。
钟屏儿子汪培文来到母亲参加抗战前工作的武昌第一纱厂旧址
1965年底,钟屏随老伴转业来到安徽合肥,成为民政部门的一名离休干部。作为老党员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,不管在岗还是离休,钟屏都始终坚信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”2016年7月,钟屏在病中经常吟唱“东进,东进,我们是铁的新四军……”唱着唱着,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这首《新四军军歌》早已经融进了她的血液。7月22日,钟屏与世长辞。
(本文载于《铁军》杂志2025年第一期,作者黄启量,责任编辑孙月红)